博客年龄:18年5个月
访问:?
文章:189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张剑
职业:教师
年龄:79年生人
位置:中国,北京
个性介绍:
读书,睡觉,和孩子聊天

行走的头陀

2016-05-17 19:13 阅读(?)评论(0)
    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,因为年在燕郊过。手机倒是天天看,心中未免焦躁不安,总觉得时光虚度,两手空空。除了工作与学习,我实在找不到打发时间的方法。读书便成为了生活的日常。
    五一节之前,儿子在家的那几天里,我天天在燕郊与学校间奔走。其间虽然辛苦,但是自有生活的乐趣在心中。每天早早起来,匆匆赶上第二班车,排队中不免对早晨有了亲切的感受,空气中的寒意与新鲜交织,心中的焦急与安闲交错,在手机阅读中,一天天过去倒也省却了一个人时的孤独与寂寞。
    某天早晨,从28路车站走向学校的时候,阳光格外强烈起来,刚刚理完头发的我盯着自己的影子像是看到了一个行走的头陀。这一刹那的感觉或许一半是因为鸿广的文字,一半是正在阅读的佛经阐释。
    佛经里的词语大部分是自己所难以读懂的。般若是智慧,智慧又不能完全阐释这个词语的意义。这是阅读佛经的起点——希望多知道一些词的意思。中文系没有读过佛教著作,当了语文老师又没有理解词语的含义实在是缺憾。读起来才知道,开智慧一词也是难以替代的。因为,佛经里的知识、典故、思考世界的方式实在是让人增加智慧。
     最大的思考来自于“空”和“无”,什么是“空”?什么是“无”?仔细想来,空与无是怎样的并不曾有了确实的界定,然而内心中却多了一份宁静,在这宁静中也有了喜悦。每当自己烦闷于冗杂的日常事务时,我往往不自觉地想象空荡荡,那里有黑暗,又似乎没有。一切是空。活着的一切是空,因为有死亡。然而死亡也是空。在死亡面前,生命变得荒唐,死亡也变得虚无。这是虚无主义吗?如果一切都是虚无,还要热爱自己的生活吗?认清了虚无并不代表生活了无生气。将世界看成虚无,是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。佛经的最大作用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。那些舍去的、失去的、逝去的一切,在修行者的眼里变得可以承受。消极吗?不消极。人生与人心在痛苦的世界里需要一个安放的地方。
    什么是难以舍去的?在亲近的人去世之后,我常常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儿时捧着水的场景,所有的水都从指缝中溜走了,只有滴滴答答的声响,好像是时间的闹钟一样。多么难舍的一切啊,都将离我而去。每当心念至此,总是痛苦万分。难舍之事,唯情而已。看淡情感,做不到。人,只要活着,也终究会做到,人世繁华中,多少人来过,又多少人的离开过,然而让另一个生命垮掉的例子并不多见。如果有,或许那真是长情的人啊!不会垮掉,但是痛苦伴随生命永存。佛经里的智慧没有让我摆脱这一切,让我看清了这一切。这是慧眼么?每一个词语都有一个可爱的含义。
    阳光照在我的背后,新剃的脑袋上毛发不多,在强光下似乎有冒着的热气在蒸腾。脑袋里的是空与无,舍与得,一个走向学校的头陀。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